保存桌面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期刊简介
QIKANJIANJIE
期刊名称:中华检验医学杂志RCCSE(A)(2020第六版),科技核心(2020自然科学),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复合影响因子:1.571 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内刊号:11-4452/R
  • 国际刊号:1009-9158
  • 出刊周期:月刊
  • 级别:RCCSE(A)(2020第六版),科技核心(2020自然科学),CSCD核心(2021-2022),中文核心(2020年版) 复合影响因子:1.571 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曾用名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月刊)创刊于1978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是我国检验医学和各科医学实验室诊断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高级学术核心期刊,其读者面之广,发行量之大为本领域第一位,位居中华系列杂志前位。被制药及药品毒理化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和分析刊源数据库等国内、国外近20个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技部授予“双效期刊”,连续七次荣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及“中国期刊方阵”期刊,并多次获优秀期刊奖。编辑委员会拥有80位我国检验医学领域和相关领域著名学科(学术)带头人,总编辑为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全军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中心主任丛玉隆教授。本刊的办刊宗旨是:……[查看详情]
投稿须知
TOUGAOXUZHI
一、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本刊实行网络投稿,不再接受纸质投稿。作者可随时点击“在线查稿”,获知该稿件的审稿情况、处理进展、审稿意见、终审结论等;有关稿件处理的相关结果编辑部不再另行纸质通知。
2.除网上投稿外,作者应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从本刊网站上下载)由作者亲笔签署原件,与稿件处理费寄至编辑部。稿件处理费:不足1 500字文稿每篇20元,超过1 500字文稿每篇40元,第一作者为中华医学会会员者减半(须附会员证复印件),本刊VIP会员为第一作者时免收审稿费(需注明VIP会员号);费用通过邮局直接寄至本刊编辑部,请勿寄给个人。
3.推荐信:来稿须经作者单位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并加盖公章。如涉及保密问题,需附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发表的证明。切勿一稿两投。投稿时必须注明该文稿是否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的文稿,或已用其他文种发表过的文稿(需征得首次刊登期刊的同意),此三种情形不属于一稿两投。来稿应具备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科研设计合理、统计学分析方法正确、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
4.医学伦理问题及知情同意:须遵循医学伦理基本原则。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单位性的、地区性的或国家性的)所制订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
5.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及攻关项目,请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并括注基金编号。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102100203)”,并请附基金证书复印件。论文刊登后获奖者,请及时通知编辑部,并附获奖证书复印件。
6.来稿文责自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对决定刊用的文稿可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认可。修改稿逾1个月不返回编辑部者,视作自动撤稿。
7.来稿一经接受刊登,其由作者授权的著作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刊登该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8.稿件刊用后,将通知作者按有关规定交纳版面费,刊印彩图者须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版面费和彩图印制工本费由作者单位从课题基金、科研费或其他费用中支付。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当期杂志1册。
9.为加强文章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作者应在文章刊出后至少1年内保留相关原始资料、试剂、菌株等,以备查询与复核。
二、撰稿要求
1.文题:力求简明、醒目,能准确反映文章主题。中文题名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最好不设副标题,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尽量不使用缩略语。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2.作者署名: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前由全体作者共同讨论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改动,确需改动时必须出示单位证明。作者应是:(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与解释者;(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者;(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者。以上3条须同时具备。作者署名有争议或投稿后申请变更作者顺序者,需附全部作者签名的作者贡献说明。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者不能列为作者,仅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也不宜列为作者。对文章中的各主要结论,均必须至少有1位作者负责。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附外籍作者亲笔签名同意在本刊发表的函件。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注于首页左下方。集体署名的文章于题名下列署名单位,于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须明确该文的主要责任者,在论文首页脚注通信作者姓名、单位、邮政编码及电子信箱地址。通信作者一般只列1位,由投稿者确定。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
3.摘要: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包括研究的实验设计方案、对象来源、纳入和排除标准、分组、干预措施、观察指标)、结果(包括关键性或主要的数据,统计学分析应包括统计方法及统计值,仅有P值是不够的)和主要结论,结论要与目的相呼应。应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不列图、表,不引用文献,不加评论和解释。英文摘要应包括题名、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仅首字母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不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如作者工作单位不同,只列出第一作者的工作单位,第一作者姓名右上角加“*”,同时在第一作者的单位名称首字母左上角加“*”。
4.关键词:论著需标引3~5个关键词。
5.前言的撰写:对前言部分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简洁、吸引读者,目的是清晰地告诉读者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引导读者阅读全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作者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前言的内容包括:(1)问题是如何提出的:最好的问题是直接来自于临床实践,但现有的资料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想通过研究来解决或回答这个问题;(2)本研究想解决什么问题以及研究的方法;(3)介绍以往的研究工作:对以往研究工作做简短的回顾并适当引用参考文献;(4)阐述你的研究工作与以往相比有何不同之处:如同样的临床研究,在观察对象、随访时间、处理方法、对混杂因素的控制、观察指标等方面有何不同;(5)解释专业名词或术语:对文内涉及的一些专业名词或术语,需要作者给出明确的定义。这些名词包括新出现的,或以往出现过,但有不同解释的专业名词;(6)交代研究的设计方案:不必给出研究结论。
6.方法的撰写:明确说明观察或试验对象(患者或实验室动物,包括对照组)的选择、对象的年龄、性别和其他重要特征。年龄、性别和种群这类变数与研究目的相关性不是非常清楚的,作者写入研究报告内要明确加以说明。怎样和为什么用特殊的方式来研究,其指导原则要叙述清楚,譬如,作者要解释为什么使用某个年龄对象或为什么要排除女性。作者要避免使用“种族(race)”这样的术语,它缺乏明确的生物学意义。可以用“种群(ethnicity)”或“种群组(ethnic group)”这样的变换说法代之。作者要认真界定这些词语的含义,明确说明这些数据是如何收集的(如在普查表中使用什么术语,数据是自填的还是他人确定的,等等)。
7.结果的撰写:要按逻辑次序在论文正文、表格和图中介绍,正文内不要重复表格或图片中的数据,只需强调或总结重要的观察内容。
8.讨论的撰写:讨论强调新的和重要的内容,以及从中得出的结论。不能重复引言或结果部分已经提到的详细数据或其他材料。讨论部分要包括研究发现的内在意义及其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影响。观察内容要与其他有关研究联系起来。
结论与研究目的可以联系起来,但要避免不成熟的说法和完全没有数据支持的结论。作者尤其要避免经济利弊的说法,除非稿件中有经济数据和分析。研究工作尚未完成,不要声称并暗示工作的优先权;如果理由充分,可提出新的假设,但必须恰如其分。只要合适,讨论中可有建议、推荐内容。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2号
邮政编码:100710 [查看详情]
精品论文
JINGPINLUNWEN
2021-12-27正反两面先后进行光刻显影与干法刻蚀
摘要:1. 硅基过滤片设计与加工:利用标准的光刻技术,在表面覆盖100~200nm的氮化硅片的正反两面先后进行光刻显影与干法刻蚀,正面光刻图形为直径10um的圆形
2021-11-22EB病毒核酸和人巨细胞病毒核酸使用
摘要:1.3 检测方法及参考范围CD4+T淋巴细胞计数使用BD公司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试剂盒(流式细胞仪法),参考范围为414-1123cell/L;(1,3)--D葡聚糖(BG)
2020-04-14表达上调的微小RNA在肾脏内皮-间充质转化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摘要:《表达上调的微小RNA在肾脏内皮-间充质转化中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为作者:胡琼英最新的研究成果,本论文的主要观点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
[更多论文]
相关评论(0
XIANGGUANPINGLUN